6
股房长期领涨
尽量远离现金
货币超发到底谁最受益?我用美国的数据做了一个统计,从美国1933年放弃金本位开始,我统计了过去的90年各类资产的回报率,做了一个排序。
我们发现按照年均回报率来看,排在最前面的两位,第一个是股票,第二个是房产,它的年化综合回报率都在10%左右,其中包括了股价,房价,股息率和租金率的上涨。
美国纸币时期各类资产回报率
资料来源:wind、中泰资管
最近有一个微信文章大家可能也看过,就说美国有一只基金已经成立了近100年,他没有做过股票的选择,就最开始就选了美国的大概10个股票,然后一直对它后续的股票一直延续持有,它的年化回报率大约就是10%,就是历史告诉我们,股票也好,房子也好,在美国,它的年化回报率能超过10%。
黄金和长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大约是在5%,最差的是现金。我们不是说把钱放在家里是最少的,我们是说把钱存到银行,你会发现钱存到银行,你的利息收入是跑输通胀的,所以钱存到银行是会越存越穷的。
不久之前,我回我老家的初中母校去做了一次讲课,当时跟他们学生讲,你们在学习,但是你们也要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货币超发,了解钱存到银行会越来越穷的。这些学生很单纯,就会问为什么钱存到银行会变穷,我不理解,帮我解释一下。
我说我跟你这样解释一下,1990年中国的货币 M2一共是1.4万亿,到2020年中国的M2已经超过了200万亿,这30年中国的货币总量增长了140倍。
但假设你在1990年把钱存到银行,假设你的利息每年是2%,过了30年顶多翻一倍,你的钱虽然也变多了,但是你的钱的占比变得太少了,一定是变得越来越穷了。
所以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货币超发之后资产价格会持续的上涨。现金即便是存在银行,它也是在不停地贬值。
所以我们一定要思考如何去对抗货币超发。
7
货币超发会导致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新的一轮泡沫又发生了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资产价格的上涨会超过其他所有资产?什么原因导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2014年有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做《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其实非常有名,因为它是一本学术专作,再一个在市面上非常受到认可,大家觉得这个书写得非常好。
它是研究了整个资本主义的国家历史,发现所有的国家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贫富差距在持续地扩大,中间在二战之后确实有所缩减,但在过去的40年又开始重新扩大。
为什么全球的贫富差距在不停地扩大?就是我们在第一部分提出现象,最后他给了一个解释说,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回报率超过了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资本的回报率超过了劳动的回报率。
大家想一想,一边是很多人努力地工作,靠劳动靠辛苦去赚钱,这个确实是非常的不容易。但是另外一边大家用资本赚钱,你可以不停地利滚利。
那么关键就在于货币超发。在这种货币超发的环境之下,财富必然会向资本去集中,所以会导致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我们说其实资本的力量就是货币超发,它同样是导致当下全球财富不平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去年我看到新一轮的全球放水已经呼之欲出了,我就写了一个报告,报告名字叫作《全球放水,泡沫重来》。
说实话我是非常不想写这个报告,因为这和我的个人理念是有违背的,我自己非常不喜欢货币超发,因为大家都知道放水其实没有意义,大家的财富一起摊薄了。
后来发现这个东西不是一个研究员能改变的,它就是一个历史现象,它跟你的政治体制也没关系,基本上大家遇到问题,最终只能选择通过货币来解决,所以货币超发又一次地出现了。
所以后来我就写报告,我说可能我们必须正视新一轮泡沫可能要来了,这些资产包括股市,包括房产可能都要涨了。
后来很多我微信的粉丝给我留言说你叛变了,说你当时不是看空房价吗?怎么现在又开始看好了?我说不是我看好了,而是全世界都在放水,那怎么办?
其实就在于,整个世界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希望不要放水,但是现实是新的一轮泡沫又发生了。
但是问题在于,这样一个游戏,它是不是有一些约束?它应该不可能这样一直下去,贫富差距就一直扩大,是不是会有一些约束?会有一些反思?
这是第三部分我们要去思考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扩大会导致哪些影响?对我们当前的世界会有哪些启示?
可能我们要重视的就是未来整个世界的政策重心会从追求效率转向追求公平。
另外对于中国来讲,我个人认为,未来十年最好的机会是在资本市场,在于股市,不一定对,但这是我的观点。
8
效率至上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美国解决不了内部的问题
刚才我们讲到全世界贫富差距都在扩大,在美国就造成了分裂。
一帮是金融资本,是科技的巨头,另外一帮就是中西部所谓的铁锈带,工人,农民,其实分裂非常的明显。
当下即便在美国,我们看到很多的变化,它其实都是在给出这个信息——以效率至上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了。
大约在20年以前,当时有一个人非常有名,叫弗里德曼,他有一本书叫做《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它的含义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供应链的全球化会使得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平,效率会越来越高。
但在去年的疫情爆发之后,《经济学人》杂志有一个封面,那个封面就是全球化的终结,它背后的含义可能就是说我们的整个政策环境都在变,从追求效率转向要重视公平。
它体现为比如说,拜登的政策跟特朗普不一样,特朗普是减税,减税依然是在激励市场去释放效率,但是拜登是加税,加税其实就是在强调公平,就要把钱从富人转到穷人。
另外一个是反垄断,这个事情中国目前也在做,美国其实也在做,拜登提名了两位反垄断的专家(吴修铭和莉娜.汉)进入到科技经济和贸易委员会,其实就是针对科技巨头而来。
因为它的本质就在于这些科技的巨头他们掌握了资源之后,确实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所以各国都在做这件事情,加税和反垄断都是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公平一点。
但美国的缺陷在于它的政府是在交替的,你想一想,现在拜登出来加税,但是如果过4年之后拜登输了,特朗普再一次卷土重来,他可能又开始减税,他政策没法连续。
而且美国这个国家本身是以效率至上,用所谓的科技支撑去带动经济增长,如果你开始打压科技,开始加税,它的经济增速必然会遭到挑战,所以如果经济增长回落,他只能靠进一步的放水来兜底。
所以它就是一个悖论,即便是拜登出来加税也好,试图去反垄断也好,但货币政策他其实不敢改。所以虽然近期大家在讨论美债这件事,大家很担心美债利率上升是不是全球通胀重来?美国的紧缩提前?是不是这个泡沫要破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研读美联储的表态,它其实不敢,就美联储其实已经明确地告诉大家,它已经不再重视通胀问题,这话说得非常直接,它认为美国的经济或者说就业才是美联储政策变化的核心。
但目前美国的最新失业率还在6.3%,按照上一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息的规律,它是到2015年才开始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就2015年它的失业率降到了充分就业之下,降到5%以下。
所以当前我们往外去推演的话,美国下一次加息,就真的有加息的话,我个人认为最早要等到明年,甚至明年下半年,就是美国的失业率重新降到5%以下之后,才有可能。
也就是美国的政策,其实是一个死循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了经济的增长速度下降,然后又导致它必须去放水,放水之后又进一步的加剧了贫富差距的失衡。
所以美国虽然经常过来找我们顶锅,但其实我们对美国不用那么的害怕,因为美国的问题不在外部,在于美国内部,这个问题它解决不了。
9
中国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展望十四五,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你会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比美国有优势。
优势在于大家的理念不一样,因为美国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是推崇个人主义,个人至上,效率至上。
但中国的思想模式,从自古以来就是大一统模式,我们强调集体主义,赋予政府更大的权利,大家是一个集体的目标,我们一直把共同富裕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初就说好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我们这一届政府的很多政策,其实在向追求公平转变,但并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在做这件事情。当时我们提出来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它背后的含义就是我们要去追求公平。
我们认为通过污染环境来致富,这个不公平,通过举债过度来致富,也不公平,如果富裕以后穷人还是很苦,这个也不好,所以我们的政策已经转向了公平优先,包括我们对互联网巨头的政策处罚,其实也是在强调我们不应该搞这种不公平竞争。
我们政策的执行其实已经体现出了效果,比如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开始超过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很多人担心说数据是不是假的,但是另外一个关于消费的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速同样也超过了城市居民的消费增速。
其实还有一个指标——拼多多,它的流量,它的地位崛起,它的市值上升,它的股价表现,远远超过了主要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阿里巴巴。
所以最近有一篇文章,我记得是从容投资的吕俊写的。他说美国目前在讨论K形增长,K形就是收入分叉,就是富人的收入越来越高,穷人的收入是往下走的,但中国不是,中国是富人的收入增速在上升,穷人也在上升,是类似//形的平行增长模式。
我们看上市公司其实也能看到,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消费的升级。一方面是豪车,宝马卖得很好,但同时我们8万以下 的A级车市场在萎缩,而中级以上的车市场在扩大,其实大家都在消费升级。
也就是我们通过提前向公平转化,我们增长的质量是更有保障的。
所以我们展望未来,展望十四五的话,我们应该有希望迎来新的,不一样的增长,我自己定义的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10
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时代
两大红利支撑增长
过去我们 GDP的增速非常快,我们的年轻人很多,我们的城市化如火如荼,这是过去。当下我们有很多挑战,首先我们的人变得没有那么多了。
但是前段时间我看三一总裁向文波的一个视频,他说其实我们在蓝领工人方面,相比国外未必有优势,可能搬到泰国,搬到缅甸,那边的工人可能也很便宜。
但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大量相对比较便宜,而且比较优秀的工程师,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个红利。
中国目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1000万,所以我们有庞大的人才库,可以支撑我们的企业去增加研发投入。
所以即便华为短期遭遇了美国的制裁,但是没关系,别的行业我们还是可以起来的,我们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来支撑我们的研发,我们相信创新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应该是非常有希望。
所以在上市公司里我们看到比如说医药行业CXO,就是因为在中国做研发比在国外相对便宜,而且效果也不差。
所以未来会有新的人才红利,支撑中国的增长。
另外一个红利来自中国的大市场,双循环的核心是我们的内循环。
其实你想,中国是14亿人口,按照单一市场来算,未来应该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像是欧盟内部还有扯皮,印度国家内部语言也不通,你做好中国市场,你可能就是全球第一大的,你再去全球,再去扩张,应该是非常有希望的。
所以未来我们依靠人才红利,依靠我们的消费大市场,我们相信即便是未来10年,我们的增速没有以前高,过去10%,未来可能低一点4%、5%,但这4%、5%它是有希望维持住的,而且它的增长应该会更加有质量。
所以一方面我们会迎来中速的增长时代。
11
货币的超发很难改变
未来可能流向资本市场
但是另外一个话题,即便是经济增速变慢了一点,但我个人认为货币的超发是很难改变的。
我自己的判断就是未来10年为了保证每年4-5%的经济增长,中国的货币增速每年可能还是在8-10%,如果再持续下去,货币超发可能还是很难改变。
但是货币超发我们要去想,它会流向哪里?这个问题很重要。
过去10年货币超发的主要流向是房地产领域,因为房地产是比较适合数量化的发展模式,所以过去10年买房的人是人生赢家,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相信目前的政策房住不炒,应该会坚定不移,毕竟房价到10万还可以讲,如果真到了比如说100万一平,这个世界有点荒谬了,因为你远远超过了国外。
所以未来10年我相信如果我们坚持房住不炒的话,超发的货币,它未必会继续流向房地产,未来新的希望可能是在于我们的资本市场,因为它对应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过去我们是数量化的发展模式,钱流向房地产,房地产可以拉动上中下游,大家是互惠互利的,但未来年轻人数量变少了,大家也不需要那么多房子,所以这个模式已经到了尽头。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我们再开一个新的市场,资本市场,我们把钱导过去,一方面它可以吸纳超发的货币,同时把这些过剩的资金流向科技领域,流向消费领域,它又可以帮助中国优秀企业的成长,然后我们的居民财富投进去,财富可以保值增值,它就是一个双赢,甚至是一个三赢。
我相信未来货币超发虽然不会变,但是它的流向应该会发生变化。
所以我认为抛开短期的市场波动放到一边,如果我们想得更远一点,其实未来10年我认为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的时代的出现,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时代。
长期来看,货币的超发不可避免。
但中国经济毕竟还是在不停地增长,所以我相信即便是短期有波折,但是长期我们的资本市场应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