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发言台上,巴菲特的左手边始终坐着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更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素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
按照巴菲特长子霍华德的话,“我父亲只是我所知道的‘第二聪明的人’,查理·芒格才是最有智慧的。”股神巴菲特自然永远是股东、粉丝、媒体的焦点。然而,当巴菲特被世人追逐时,查理·芒格却并不那么出名。但他的投资智慧,就连巴菲特也极为佩服。巴菲特曾这样形容查理·芒格带给他的助益:“查理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没有查理,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就连比尔·盖茨也认为:“如果没有芒格的辅佐,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一、早年历经艰难的查理·芒格
然而,在投资场上叱咤风云的查理·芒格,个人生活却历经艰难,甚至可以说是凄惨。22岁时草率结婚,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29岁离婚时,芒格开着自己刷漆的车,穷困潦倒。离婚不久,他7岁的儿子又因身患白血病而不幸夭折。芒格的朋友描述那时的情景:“他的儿子正躺在病床上慢慢死去,他走进去抱了儿子一会儿,然后跑到外面沿着街道边走边哭。” 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和之后的股市大跌,更是让芒格管理的投资公司损失过半。而正当他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主席、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因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导致左眼完全失明……
但是,芒格并没有被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击倒,他乐观地面对一切,并且甘做巴菲特幕后的英雄。
二、成为幕后英雄的查理·芒格
美国股市在上世纪70年代陷入狂热,芒格和巴菲特在这一时期的做法却则大相径庭:巴菲特在自己的股票还在上涨的情况下,忍痛解散了全部合伙公司,逃脱了那场全球股灾。而芒格的公司却没能幸免,1973年到1974年,连续两年的亏损,吃掉了公司在之前的10年里一多半的盈利。所幸的是芒格顶住了压力,坚持持股不动,终于在第三年年迎来75%的盈利反弹。
看着自己的财富坐了趟“过山车”之后,芒格意识到自己没有必要再单打独斗。于是,他在1975年清算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将资金投入到了巴菲特的公司中。之后,两人一起收购了喜诗糖果,购买了联合棉花商店、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并创立了新美国基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查理·芒格能和巴菲特成为黄金搭档,也许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实际上,他们两个人还是“老乡”,都出生在奥马哈市的一个小镇,并且仅仅相隔几个街区。但开始成为巴菲特的左膀右臂之时,查理芒格已经51岁了,当时巴菲特的良师益友格雷厄姆从投资界退休,巴菲特因格雷厄姆对投资问题兴趣渐淡而倍感失落,正需要另一位可征询意见的人。也许是因为芒格诚实、务实、好奇心强却又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的思维方式,与格雷厄姆非常相相似,因此,立刻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
三、巴菲特眼中的查理·芒格
处女座的巴菲特和摩羯座的芒格,在工作上简直是天作之和。一个善于抓细节,一个善于做统筹。但巴菲特看重芒格的,绝不仅仅是他的投资智慧,更多的是芒格的人格品质。
巴菲特曾经这样评价最理想的合伙人,“首先,要找比你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找到他之后,请他别炫耀他比你高明;其次,在你犯下损失惨重的错误时,他既不会事后诸葛亮,也不会生你的气;同时,还应该是个慷慨大方的人,会投入自己的钱并努力为你工作而不计报酬。最后,这位伙伴还会在慢慢长路上结伴同游时能不断地给你带来快乐。”
在当时看来,芒格恰恰是符合巴菲特这些特殊要求的唯一一个人。从两人最初合作,到后来一起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他们之间从未提过要求,也从没将合作条件列成书面合约,所凭的,全都是相互之间的绝对信任。
芒格对巴菲特最大的影响,当属对其投资理念的更新与改造。在与巴菲特并肩合作的40年间,二人联手创造了将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市值,一路推升到1800亿美元的商业神话。本文为您讲述查理·芒格的投资人生。
在一次股东大会上,当一位投资者问到,两位老先生的幽默感是从何而来的?查理·芒格是这样说的:如果你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你就会发现世界中充满了荒谬,你自然就产生了幽默了。
四、从只买“便宜货”到买优质企业
收购蓝筹印花公司,可以看作是芒格与巴菲特合作的第一件“战利品”。1970年,加州数十家小型零售商,以垄断市场的名义,将蓝筹印花公司联名告上法庭,最终的裁决结果,就是蓝筹印花公司不得不出售其55%股份。看准了时机的芒格为了当面力劝巴菲特收购蓝筹印花公司,甚至不惜连夜赶回奥马哈。最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和芒格的公司分别收购了蓝筹印花45%和8%的股份。算下来,两人在这场收购中所斥资金仅仅为4000万美元,但短短3年之后,这笔投资已经膨胀到了10亿美元,足足翻了25倍。
与很多其他的合伙人不同,这两位合作了多年的人却能互相影响,芒格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对其投资理念的更新与改造。
作为巴菲特的老师、投资学鼻祖格雷厄姆历来主张只投资“廉价股”,而且也一直被巴菲特视为“圣经”,并在早年低价收购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等公司的交易中赚到大钱。但是,芒格认为,目前类似格雷厄姆标准的“廉价股”基本消失了,一家价格公平的伟大企业好于价格高高在上的好企业。对于芒格倡导的与老师完全背道而驰的投资理念,巴菲特作出了肯定的评价,也是在芒格的敦促下,巴菲特从只买“便宜货”的老路迈向买优质企业的新途。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1980年开始对可口可乐股票的持续买入,当时的可口可乐已是一家成熟的高市值公司,在芒格的建议下,巴菲特分3次以“高价”重仓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而且时至今日依旧持有,到今天,这些股票的增值已超过150亿美元。
五、“不投资比亚迪就会错过一个比尔·盖茨”
查理·芒格对投资标的的另一个原则,是注重公司管理者的素质。与格雷厄姆的做法不同,查理·芒格则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的领导层是一群有抱负、善管理的人,那么这样的公司一定能获得光明的前景。
收购比亚迪就是芒格的主意。起初,芒格通过一个朋友偶然认识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通过接触,芒格在他身上看到了“爱迪生和杰克·韦尔奇的影子”。激动不已的芒格随即将比亚迪介绍给了巴菲特,并声称,“不投资比亚迪,你将会错过一个比尔·盖茨”。最终,在芒格的三次力劝下,巴菲特打破自己“不碰科技型公司”的原则。现实也没有辜负芒格,比亚迪现在的股价已经是巴菲特当年收购时的9倍。
正是因为芒格在投资前对于管理者的严格挑选,伯克希尔公司才极少插手投资和收购对象的日常经营,然而他们的表现却依旧完美。
一则有关于查理·芒格的趣闻被人们广为传播。据说,每次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当巴菲特回答完投资者的问题后,都会转向芒格问道:“查理,你觉得呢?”而芒格总会面无表情地回答:“我没什么要补充的。”有一年特别股东大会上,巴菲特甚至让人用硬纸板做了一个假的查理•芒格,然后让人播放他的这句录音。
六、查理·芒格一生坚持的三个方法论
当然,查理•芒格的智慧显然不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能够概括的。芒格一生始终坚持的三个方法论引领他走向了成功:
首先,是学会利用“逆向思维”。不同于大部分人更关心如何在股市投资上成功,而芒格最关心的,却是为什么在股市投资上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在芒格看来,你要先去考虑哪些东西会让你想做的事情失败,然后才能想办法避免失败的发生。
其次,是要有“多元思维模式”。查理·芒格提倡要了解尽可能多的学科,并把这些知识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的“普世智慧”,并以此为利器去研究商业投资领域的重要问题。
最后一点,是专注和看重机会。查理芒格觉得,机会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拥有极度的耐心和决心,当机会有利,并且自己有十分把握时,就应该狠狠地下注!
这样看来,查理芒格的方法论其实很简单,甚至可以说工具性很强。他所有方法论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让糟糕的决策和糟糕的结果发生,自然那些美好的事物就会随之而来。
七、结语
这就是查理·芒格。他用超凡的洞察与睿智,让巴菲特的财富帝国熠熠生辉,更用幽默与从容的态度,让所有的投资者看到,成功的投资只是小心谋划、专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产品。生活不仅仅是精明地积累财富,毫不妥协的耐性、自律,自控,才是伟大的投资者应该具有的光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