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策正在爆锤一个又一个行业,这使得原本就对政策风向十分敏感的资本市场反应更加的剧烈。
7月末,“双减”政策首先爆锤了K12教育公司,全部上市K12公司股价被按在地上摩擦,就连主营职业教育的中公教育都受到重大波及,跌停一个都不能少。
上周二,经济参考报发表一篇名为《“精神鸦片”网络游戏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激烈的措辞让大家又战战兢兢,纷纷猜测政策的铁拳又要重锤网络游戏行业。虽然后面这篇文章被修改去掉了带有感情色彩的措辞,但是被锤数次的投资者们的恐慌一点也没消失,立竿见影的,游戏巨头腾讯和网易也闪现暴跌,中概股变成了中枪股。
这还不算完,后面的火力一点也不小,科技部说“饮酒是全国癌症的主要原因”,致使白酒板块崩了;新华社说“‘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致使千亿市值的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更是出现放量跌停。央视发声 “缺芯”不是“炒芯”理由,于是在今天,芯片半导体也崩了。
就这几记重拳,就已经让很多人套在深渊之中。打了巴掌,自然也有几个甜枣吃,比如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就轮到体育板块的狂欢了。还有更狂欢的,既官方文件中指出“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光伏、新能源可以说进入了极度亢奋的状态,各方资金都在里面抱团,这种抱团甚至不逊于之前白酒类核心资产的抱团,甚至出现了一种任何主题的基金都要变成新能源概念的基金的局面,以至于官方又要出来纠正“警惕基金挂羊头卖狗肉”。但纵使如此,这个板块的热度还是可谓居高不下。
就在这种情况下,国信证券甚至“开天眼”了,直接对对宁德时代未来40年后的业绩进行预测。报告中陈述:
储能业务将继动力电池后成为宁德第二条增长曲线,60年后的营收将达到1714亿,大概是现在的88倍,储能业务的市值空间将达到4285亿。
其实,对于这份报告,网友也是呈现一个笑看的态度,纷纷表示希望我们能活到那个时候。其实,在各路信息汇集的今天,券商研报的公信力已经大大降低,对于这份夸张的预测,我们也不讨论其严谨不严谨,这反而让我觉得产生一丝警惕。当所有机构都鼓吹这是热点的时候,可能就是缺人接盘的时候,因此才会这样的大叫“老乡别走”。别的不说,这些热点板块的估值可绝对不低。
所以,对于最近政策组合拳对市场造成的影响,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对于逻辑已经产生变化的行业要毫不犹豫的远离。在近期所有的政策里面,“双减”政策和其他政策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双减”政策对于行业的利空,我们叫它杀逻辑,就是之前K12教育市场的整体逻辑都被否定了。这个政策,就是要避免教育的内卷导致的整体生育率降低,换句话说,现在一切为提升生育率挡道的都要被重点对待,而目测这个调控要持续很久很久,除非生育率已经重大提升至人口暴涨的局面,但是就目前民生反应而言,大家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
第二,理性看待政策调控。包括目前政策对白酒、游戏、电子烟等行业的整顿,只是个使其规范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立刻马上将之封杀。我们将时间线放长一些看,政策不是影响市场的唯一因素。
举个例子,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严厉禁止公款送礼、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这无疑是对高端白酒行业是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些年过去了,你认识的茅台、五粮液还是市场翘楚,甚至是A股确定性最强的行业之一,因为发展格局变了,政策又在倡导大消费,因而高端白酒规模不降反升。因此,除了政策,行业自身的供求关系、生命周期、技术成熟度等内在因素,才是影响股价的核心因素。
第三,敬畏市场,警惕风险,适当趋利避害。当前,大热赛道无疑具有着泡沫与风险,因此也需要保持警惕,适当获利离场。切忌没有分析就跳来跳去,对自信和耐心考验真的很大,对成本的考验也会非常之大。
总之,引用明和星私募总经理对于行情的认知以做总结:
股价本身是波动的,核心在于背后的上市公司是否健康发展。所有的政策,经济形势等,都是外在的,甚至可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十年过后回过头来看,还是企业文化,商业模式是决定作用的。包括过往十年的大牛股,比如贵州茅台,当年的塑化剂,反三公消费等。现在回头看都是一个小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