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矶举行的《每日日报》年度股东大会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沃伦•巴菲特的长期商业伙伴查理•芒格成为焦点人物。
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每日日报》董事会主席芒格和首席执行官杰里·萨尔茨曼回答了股东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范围涵盖Gamestop逼空行情、比特币是否有价值、新能源汽车及分散投资策略等领域。
先帮没时间细看的读者整理了一个简要版,再附上提问实录。
1,出现投机热、出现泡沫,是必然的。我见得太多了,每次我总是告诉自己,要挺过去。我觉得,投资者就该这么做,挺过去。
2,我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君子求财,取之有道。卖东西赚钱无可厚非,但你得卖好东西,对别人好的。
3,目前,与持有现金相比,我们更愿意持有股票。我们目前持有这么多有价证券并不是有意为之,可以说是时也、运也。
4,在当前利率如此之低的环境下,估计所有人都愿意以高一些的市盈率持有股票。好公司的市盈率比以前高很多,这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我能富有,靠的不是在疯狂的投机热潮中买入高市盈率的股票。我不会改变。只是利率这么低,我更愿意以较高的市盈率持有股票。
5,我很欣赏杰夫·贝索斯,他是最聪明的企业家之一。但是,我不会跟着他。我们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贝索斯做的项目,我搞不太懂,当然没法跟着投资。
6,我们美国人虽然喜欢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制度,但不应该自命不凡地教导中国人,非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要我说,我们的制度适合我们,中国的制度适合中国。
7,我认为,中国政府把经济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们管理经济,比我们美国管得好。
8,贫穷令人们痛苦,贫穷也激发人们摆脱贫穷,促进经济增长。换言之,这是一种自动调节的制度,确实让人感到矛盾。
很遗憾,经济学的教科书上都没讲,在一个成长的经济体中,必须要存在贫穷,它才能走出贫穷。人为地、过多地减少贫穷,只能适得其反。
我对收入不均的现象不是特别在意。我所观察到的是,很多富裕的家庭很快就失去了权势和财富。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不至于把整个国家搞垮。
9,别人教给我一个新知识,我知道这是个有用的知识,我会很快把它搞懂弄透,然后自己去用,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不会学习方法,你就像个只有一条腿的人和别人比踢屁股,你肯定输。
会学习是个了不起的本事。学习能力,这东西是别人很难教给你的,可以说基本就是天生的。
10,(新科技出现了,却完全不懂,处于劣势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这样的:你有一项劣势,是你能消除的,那就把它消除。消除不了,就学会带着这项劣势生存。不这样,还能怎么办?
能补救的,就补救。补救不了的,就接受。
11,(当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时,我们怎么才能看透?)
在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总是坚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令我受益良多。
我的标准是这样的:我有一个观点,别人持有相反的观点,我必须要比别人能更有力地反驳自己的观点,那我对这个问题才真有发言权。
不断练习这种思维方式,你总是在证伪,总是在拷问自己,可以帮助你减少无知。
12,李光耀有一句口头禅,他经常说:“找到正确的方法,按正确的方法做。”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没几个人能付诸实践。李光耀能持之以恒地探索,普通人没那个恒心。
13,旧的护城河不断消失,新的护城河不断形成。如同生物进化,新的物种产生,旧的物种灭亡。这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14,谁让你以为生活是轻松愉快的了?生活本来就很难。
15,油气行业未必是好生意,但不会消失,不会像报纸一样消亡,它们将长期存在。
16,有句古老的德国谚语,我一直非常喜欢,是这么说的:“人最大的遗憾是,活明白的时候已经老了。”
这个遗憾,人人心中都有。最后也就都想开了,不和自己纠结了,也挺好。我活这一生,没什么想改变的。
我觉得,大多数人一生下来就有个幸福指数。人们一生中的幸福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幸福指数,而不是一生中的贫富。
17,想过得幸福很简单。要想幸福,第一条,降低自己的预期。
另外,身处逆境的时候,要敢于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怨天尤人、牢骚不断,只能越来越苦、越来越难。
还有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罗丝·布朗金有一句座右铭:“始终讲真话,不骗任何人。”
还有李光耀说的,“第一次就做对。”
这些原则都是金玉良言,也都是很朴素的道理。生活中的很多金科玉律都是最简单的道理。
18,别人信任你,你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再苦再累,我们都要把活干好。
价值投资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我对价投的定义就是创造价值的投资
问:你认为在GDP下行时期,价值投资仍然奏效?还是被动投资更好一些?
很简单,在我看来,价值投资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在我看来,价值投资就是在你买入股票时永远关注它是否能带来更多价值,按照我的理解,无论买什么股票,价值投资都是付出较低的价格、买入较高的价值。这种投资方式永远不会过时。
有的人觉得,价值投资就是挖掘那些账上现金很多,但生意很差的破烂公司。我觉得,这不是价值投资的全部。
依我之见,所有做得正确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区别在于,有的人在好公司中寻找价值,有的人在烂公司中寻找价值。但是,只要真是做价值投资,就都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较高的价值
芒格针对这一现象指出:“当利率像现在这么低的时候,每个人都愿意以更高的市盈率持有股票。我认为,优秀的公司以比过去高得多的倍数出售股票,并不一定是疯狂的。”
芒格补充道:“好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只是有些人在强公司中寻找价值,有些人在弱公司中寻找价值。”
作为全球顶级价值投资者,芒格一直在以低于其内在价值估值的折扣价购买优秀企业的股票,并长期持有这些股票。他在塑造沃伦•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他从“雪茄烟蒂投资”变成只持有“美妙”企业的股票。
如今,要找到与内在价值相当大折扣的“出色企业”,难度要大得多。市盈率处于较高水平,甚至连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本人也暗示,在如今的泡沫市场中,没有什么便宜的东西可买。不管喜欢与否,芒格和巴菲特都将继续投资,尽管他们认为未来10年的市场回报率将低于过去10年。
有时分散投资反而会恶化投资
拿稳几只你深度了解的股票比买100只股票更好
芒格:有趣的是,很多人认为持有100多只股票比只买了4、5只股票显得更专业,我觉得这种观点有问题。我认为找到4、5只稳定赚钱的股票比起找到100只赚钱的股票要简单的多。
我知道很多人说持股多体现了分散投资的理念,但有时我不认为这是分散投资,我称之为“恶化投资”。对我来说,持有2、3只更加熟悉的股票让我感到更加舒适。
问:伯克希尔最近卖出了大量富国银行的股票,但是Daily Journal只卖了一点点?如果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富国银行不值得持有,那对于Daily Journal来说是否应该采取一致标准?
芒格:我不认为两家公司在所有事情上都要保持一致,两家公司在税收上的考虑就不一样。
毋庸置疑的是,富国银行在长期投资价值上来看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它老旧的管理模式、糟糕的企业文化以及较低的员工激励。我们并不是恶意卖出,而是看到富国银行的一些员工已经出现了欺骗客户的行为,令人遗憾。
因此巴菲特对富国银行不再抱有任何幻想,选择了卖出,相比之下,我对银行家们更加宽容,不像巴菲特那么高标准、严要求。
华尔街散户的投机行为和无良券商的推波助澜让美股弥漫着赌场的危险气息
面对市场疯狂应该静观其变而不是加入赌局
问:谢谢芒格,第一个问题来自麦克·王(Michael Wang),他的问题是,你在今年的股东信中提到今年的股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热潮,那是不是可以认为目前全市场也处于这种投机狂热之中?这种市场行为意味着什么?投资者该如何应对这种阶段性的市场狂热?
芒格:这种疯狂的繁荣景象在市场经济下时有发生,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硅谷的房租也随之暴涨,但是短短几个月之后,三分之一的办公室人去楼空。
在我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情况,我的应对方式就是静观其变——这也正是股东应该采取的方式,但是很多股东会拥向人群,购买股票,加入狂欢,甚至不惜加杠杆,因为他们不想错过上涨。
——这种投资方式自然是十分危险的,我认为股东们应该更加理性,而不是想要追涨而去买入——这和赌博没什么两样。对于赌博,就像一首诗的结尾所说的:“你应该学会克制,但我知道你不会听从我的建议。”
好了,下一个问题。
问:有不少股东对最近散户的狂热行为很好奇,比如嘉文·史密斯 (Gavin Smith) 的问题是,你对最近游戏驿站的散户逼空行为怎么看?这件事对未来的卖空行为有什么影响?另一位股东李(Lee)也希望你讲讲对最近WSB散户行为的看法。
芒格:当一大群人把股市当成是赌场的时候,这种事情就会发生,而这就是当前股市上正在发生的事。那些从这群赌徒身上抽取佣金收入的人会火上浇油,助长这种疯狂。
当情况变得极端,就会出现逼空,一般会关注逼空行为的是清算机构,而不是普罗大众,但就像这次一样,整个事件完全出圈了,大家甚至开始关心清算所是否会崩溃,这就相当危险了。
任由这种赌徒文化充斥在资本市场是非常愚蠢的,这会导致麻烦——事实上已经产生了不少麻烦。
对于这种散户狂热行为,我有一个简单的建议,就是经纪商要向客户推荐对他们有利的股票,而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佣金收入而向他们提供赌博服务。
现在有些新的股票经理人,纯靠兜售带有投机性质的股票来为自己牟利,我认为这种赚钱手段是非常龌龊的,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市场本身也是疯狂的。
云化和软件服务是未来
Daily Journal是跟微软不同类的软件服务公司
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公共服务
问:下一个问题是安德鲁·威尔金森(Andrew Wilkinson)问的,他想知道你对Daily Journal未来十年的发展有什么期望?
芒格:我当然希望他们的软件服务取得成功,尤其是在软件服务日益重要的现代社会,这可能实现,但也说不好;我还希望它的传媒业务能继续存活下去,当然这一点也不一定。
问:接下来是马修·彼得森(Matthew Peterson)提出的问题,JTI公司(Journal Technologies, Inc.,Daily Journal的子公司)通过线上技术让大家开始习惯在线提交法律文书等事项,现在大部分软件公司的合同收入都是来自订阅和许可费用,你认为这些产品上线后主要的辅助收入来源是什么?这些产品的意义与电子文档、电子支付或云服务相比怎么样?
芒格:谁也不知道软件服务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但我们知道在法院边上开停车场不再是什么好生意了,因为未来很多案子会直接在线审理。
云端化、在线化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现在有些小国家,像爱沙尼亚,几乎整个国家都在互联网上。
所以云化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坏消息是谁也不知道最后谁会胜出。
一般大家会认为Daily Journal是一个像微软那样的软件公司,但是实际上我们不同于微软,针对提案请求流程(RFP Process)的在线软件服务挺难做的,无论是确定性和还是盈利都与微软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喜欢这份事业,并把它看成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