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我再办小米不是为了成就感,不是为了个人的财富怎么怎么着,也不是为了满足什么虚荣心,我就是想干一件我喜欢的事情,我希望这件事情对我们的社会有帮助。”其实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已经是身价不菲之人,他们可能对一件事的意义的追求已经远胜过对财富的追求;他们也说过很多话,多年以后,如果这些话依然被践行,这就是品质。
自己没有才华,自己不能出类拔萃,自己没有独当一面的技能,所以我选择一辈子都跟着让我觉得有这些气质的人。优秀的人有很多品质是相通的,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他们从不疲倦,也从不甘于平凡。
事在人为,企业的状态与其管理者的状态是息息相关的,那些优秀管理者的气质和品质会传递给企业,使得企业的产品气质出众、品质出类拔萃、品牌独当一面。信任他们和企业是对我自己将来最有帮助的事情。
超一流的企业通常拥有超一流的领路人,领路人的思想对企业发展极具影响。我们应该多观察企业的管理层,用合伙的心态去思考与管理层的合作。巴菲特以收购方式投资标的之后,仍选择大度信任企业管理层,这值得我们思考。所以说信任,大概是投资过程中必须拥有的品质吧。
如果坚持以企业合伙人、创业者的角度去看企业的经营,别老想着卖股票套现,想着如何研发、扩大市场、扩大盈利,服务社会、服务人类,这里边哪有“韭菜”什么事?
要按照企业长远目标→勤奋管理→增收利润→拓展未来→更高利润→回馈股东的实业经营思想往前思考,不要被市场的情绪推着赶着往前走。
投资世界的一大问题,正如伯特兰•罗素所说:是愚人和狂热分子总是对自我如此肯定。所以,投资的胜者,绝对不是智商超绝的智者,而是真理常识的坚定执行者。
我记得巴菲特也说过: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我一直觉得,人知道的越多越痛苦,能刻意的删繁入简,很多事就变得即简单又快乐。投资就是这样,最终的结果其实并不是比谁掌握的方法多,而是比谁将有用的方法执行的好。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不用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向前迈进。”——松下幸之助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伟大企业家的浮沉,也看到了到了企业的浮沉,理解到了股票股价的浮沉。公平的竞争是对时代最好的助力,但也因此让每个人和每个企业一定会遇见竞争带来的困难,这正是磨炼,也是竞争赋予我们的机会,投资人要与企业家一样,要敢于在困难中寻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