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周四到了,本周即将进入尾声。
来看看今天有什么新消息值得关注吧。
年终奖税收大优惠
@央视新闻【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延至202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1. 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单独计税的政策延至2023年底;2. 将年收入不超12万元且需补税或年度汇算补税额不超400元的免予补税政策延至2023年底;3. 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单独计税政策延至2022年底。
“老干妈事件”后续
@澎湃新闻【3人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案一审宣判:主犯被判12年】12月29日,贵阳市南明区法院一审宣判3人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案件。记者从被告人家属处获悉,3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7年、6年。被告人曹某的辩护律师尹姮表示,曹某当庭表示上诉。
造谣者被行拘
@界面新闻【北京警方通报佟丽娅报案情况:三人捏造、散布涉佟丽娅不实信息被行拘】12月29日,@平安北京海淀微博通报,12月22日,海淀警方发布了佟丽娅报案有关情况的通报,并关注到广大网友对网络公共秩序的关心,对警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在此表示感谢。现将有关情况进一步通报如下:
警方接到相关报案后,遂依法受案调查。经工作,将魏某(男,35岁)、周某某(女,43岁)、唐某某(男,36岁)三名嫌疑人查获。现已查明,上述三人出于吹嘘炫耀目的,捏造、散布涉及相关报案人的不实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三人对自身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公安机关已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迈向星辰大海
@中国新闻网【我国成功发射天绘4卫星】北京时间12月29日19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4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4次飞行。
@新浪科技【马斯克称最快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据报道,昨日,马斯克接受了播客主莱克斯·弗里德曼的采访。当被问及“SpaceX何时能将人类送上火星”时,马斯克停顿了20秒,然后说:“最快5年,最晚10年。”之前有专家称,如果在2026年之前剩下的三次发射机会中,SpaceX的进展不够顺利,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着陆火星。
元旦观影,请注意
@人民日报【国家电影局:元旦春节电影院预约限流、排片间隔等确保到位】日前,国家电影局发布通知,要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抓紧抓实抓细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杜绝出现聚集性疫情,确保常态防控到位、预约限流到位、排片间隔到位、人员排查到位、环境消杀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海底捞的困局
@凤凰网财经【关店300家后海底捞又被曝关闭近半,副牌 “10元店”模式也跑不通?】12月27日,海底捞在上海举办2022新品品鉴会,一口气推出了锅底、菜品和小吃7款产品,并宣布将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的上新节奏。据证券之星等媒体日前报道,海底捞已关闭4个副品牌的门店,接近其全部副品牌的半壁江山。而在营的部分副品牌也已悄然涨价。已经接近火锅业天花板的海底捞曾试图涨价,但这一举措很快引发争议,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出面道歉,并宣布菜品价格恢复。此路不通,海底捞只能依靠产品创新和探索新业务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业内人士告诉红星资本局,海底捞的副品牌几乎全部是中式快餐品类,依托海底捞的供应链优势做到了极致标准化,主打低价策略,却给消费者留下了“味道稳定不难吃、性价比高”的统一形象,无一爆品。随着疫情常态化,加上人力、房租、原料等成本不断上涨,低价策略难以持续,涨价或关店成为必然。
黄牛疯抢,迪士尼致歉
@界面新闻【迪士尼排长队后玩偶二手价格飙升,游客:娱乐项目空闲,没多少人真来玩的】12月29日凌晨3点,超5000名游客在上海迪士尼门前排起长龙。界面记者联系到了当日十点半到达乐园的贡小姐,了解到当时已有很多代购提着购物袋往外走,而园内项目排队时间较平日大幅缩短。
@新浪财经【上海迪士尼致歉:将不断改进和优化】12月29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发文称今年“2021达菲和朋友们限定商品”售卖活动已经结束。非常抱歉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将不断改进和持续优化,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多欢乐、更好体验。
网盘青春版,香吗?
@新浪科技【百度网盘推不限速青春版】今日,百度网盘青春版正式上线,免费空间10GB,支持无差别速率下载。此前,工信部针对网盘企业的服务划出了一条“标准线”。“在同一网络条件下向免费用户提供上传下载的最低速率应确保满足基本的下载需求。”
你家孩子玩手机吗?
@新浪财经【中疾控专家: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近日,国家卫健委开展在线访谈解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对于《指南》(2021)中不同人群的主要推荐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针对2岁及以下儿童,不建议看各种屏幕。
汽车之家裁员:人员优化
@新浪科技【汽车之家回应年底大裁员】此前,多家媒体报道,汽车之家进行大裁员,比例高达20%。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此次裁员比较突然,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为止,钉钉上的组织架构还没有变动,也没有成员退群;二是突然通知。汽车之家方面对此回应称,此次人事调整是为了配合公司向4.0战略转型,裁员属于正常组织架构调整优化,人员优化幅度不超5%,不存在网上说的大量裁员的情况。至于裁员比例,则根据不同的业务有不同,“有的组也就只是1、2个人被裁,有的组则会被裁掉一半。不过,内部一直在传2022年第二季度还要继续裁员。”该内部人士表示。
你看好“灵活用工”吗?
@21世纪经济报道【报告称今年逾六成企业选择灵活用工,市场最大挑战是合规】12月29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上升5.46个百分点,企业更倾向于扩大而非缩减灵活用工规模。而据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测算,全国灵活用工的人数高达9867.4万,劳动者数量已接近1亿人。蓝皮书指出,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和新经济的崛起,企业的生产多由需求端直接发起,因此业务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组织对劳动力的配置也越来越转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企业通过灵活用工响应业务变动。此外,降低成本、突破编制限制、规避风险等也是企业灵活用工的主要动机。“灵活用工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数亿人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顾问杨伟国表示:“因此,对待灵活用工,既要顺势而为,刺激劳动力市场各要素的合理流动,更要合理规制,保障民生福祉。”
中公教育的业绩滑铁卢
@新浪财经【中公教育年内退费率高达65.81%,2.7万字公告回应市场疑云】12月28日,中公教育回复关注函。回复函多达近2.7万字,其披露的数据令人大跌眼镜:2021年1-9月退费金额123.97亿元,退费比率65.81%。尤其是第三季度,中公教育收到培训费52.24亿元,支付退费57.25亿元,现金净流出5.01亿元。
巨头玩家
@新浪科技【中国移动谋求消费金融牌照】据知情人士消息,中国移动正在谋求消费金融牌照,拟在自营金融业务方面作出新规划,但具体进度仍需根据集团战略安排进行。如果这一牌照布局计划能够顺利成行,消费金融牌照将成为继第三方支付牌照、保险经纪牌照后,中国移动获得的第三张金融业务牌照,也能成为中国移动金融业务布局的有力补充。
楼市降温
@凤凰网财经【2021年楼市降温:房企年度业绩压力大,二手房成交创新低】2021年的楼市上下半场分化明显,上半年市场热情高涨,但随着各地加大调控力度,叠加全面去杠杆的“三条红线”、“供地两集中”、“房贷集中度管理”等全面落地实施,更重要的是信贷收紧以后,房企资金获取受限,市场急速向下,销售、土地、投资纷纷遇冷。近日,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二手房成交规模、新房成交增速、土地市场成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等在内的各项数据均创新低,对于房企而言,百强房企销售规模大概率将持平甚至略有回落,步入无增长时代。2021年的市场起伏有其特殊性,本质上在于资金端的全方位收紧,降杠杆速度过快,各方预期走低产生叠加和共振效应,导致市场出现了一波“负循环”。四季度末,政策定调良性循环,监管层频频纠偏释放暖意,一线城市二手房终于在12月出现筑底现象。但真正的市场底是否已经到来,2022年的楼市又将走出什么样的曲线,房企运营如何转向,尚需观察。
证监会约谈中金公司
@凤凰网财经【证监会:中金公司在保荐联想集团申请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对其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12月29日电,证监会今日披露《关于对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王晟、孙雷、赵沛霖、幸科、谢晶欣采取监管谈话监管措施的决定》。决定称,经查发现中金公司在保荐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主要依赖发行人提供的说明性文件得出结论性意见,相关程序及获取证据不足以支持披露内容,未能完整、准确评价发行人科创属性。证监会决定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
锂的争夺战
@央视财经【企业争夺全球锂矿资源,涉及金额超400亿元,企业开启全球囤矿模式】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涨。目前,碳酸锂的提取主要来自于锂矿石和盐湖锂资源,随着海外矿石价格上涨供应紧张,盐湖提锂逐渐受到关注,包括盐湖在内的全球锂矿资源争夺也成为产业链焦点。在价格上涨、需求加快的背景下,企业纷纷布局锂盐项目,开启了全球“囤矿”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涉及金额总共超过400亿元。专家表示,企业为保障生产供应进行囤矿行为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要避免恶性竞争、互相抬价,把控风险。
@央视财经【碳酸锂价格年内三级跳,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更是在一年内上演了“三级跳”,均价已从年初的每吨5万元,一路跳涨到今天每吨27.4万元。进入12月,从月初突破20万元/吨到目前超27万元/吨,报价已经接近30万元/吨,月内涨幅超30%,同比涨幅更是超过400%,价格已刷新历史新高。 在一家碳酸锂生产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下游新建项目增长超出预期,目前行业供给增速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021:基金大年
@财经网【公募基金规模破25万亿元,专家指出2021年基金市场两大关键词:“创新”和“分化”】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9152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25.32万亿元,全年新成立基金超1800只,创下历史新高。2021年市场风格剧烈切换,“黑马”基金领跑市场,截至12月24日,今年业绩排名前20的股票权益类基金中,有10只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均不足3年。权益类指数基金ETF的规模迎来爆发,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542只权益类ETF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财经评论员王强认为从数据看,今年又是一个“基金大年”,有两个关键词可以概括今年基金市场的特点:“创新”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