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内部变化明显
2021年城投债内部开始明显分化
2021年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进入深水区,城投平台信贷、债券、非标三大融资渠道均被压缩。但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建立、地方信用保障基金组建的背景下,城投债反而没有出现一单违约。
展望2022年,稳增长压力加大,城投再融资政策大概率保持稳定,且恰值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20大召开,地方政府保稳定、保刚兑意愿加强,城投债整体违约风险将有所下降。
02
区域融资
城投区域融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短期内监管对于城投调控仍将以“稳”为主,但随着部分地区非标债务风险的持续暴露,城投债区域分化格局或将演变为长期趋势且不断加剧: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区域经济财政实力下降的地区城投债融资还会压缩(弱者恒弱),而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区域经济财政实力上升的地区城投债融资还会上升(强者恒强)。
03
清零与重整
有的地方隐债将清零,有的地方将财政重整
广东、上海已启动隐性债务清零,辖区部分区域债务将在2021年底清零。深圳在5月2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2021年)要强化风险意识,积极防范重大风险挑战,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全部清零。梅州市梅县区表示,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政府隐性债务2021年底可全部化解“清零”,债务水平总体可控。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的好与坏,事关国家宏观战略与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我国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