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基建成为财政发力的重点方向,新能源、科技、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政信金融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细分领域,政府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经济走向,在社会投资和资源配置中起重要宏观导向作用,为经济发展搭建稳固底盘。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形成合力,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政信金融
政信的主体是政府,政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最大的信用,或称“第一信用”。
01
首先
从理论上讲,政信金融是信用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基于公共信用,为了履职践约、兑现承诺而开展的所有投融资活动,除了常见的信贷、债券、信托、资管外,主权财富基金、开发性金融也是政信金融的特定体现形式。
02
其次
从业务上讲,政信金融是融资主体、投资主体、平台公司和服务机构有机合作的业务模式。政信金融产品除了传统的政信信贷、政信债券、政信信托外,又有政信投资基金、政信定向融资计划和政信供应链金融,同时还有政信融资租赁、政信REITs和政信资产证券化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具体运作模式各有差异,在风险及管理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03
再次
从投资上讲,为了提高投资的科学性、艺术性、有效性和精准性,政信金融投资人必须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模式和策略,透过纷繁复杂的产品本身,洞察背后的项目操作逻辑、产业发展前景和经济发展趋势,同时要根据资产状况、成长周期、资金实力,对各种产品的优劣势进行精选、匹配,构建有效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从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04
最后
从监管上讲,由于金融的自然垄断、公共服务、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依法监管、合规经营和控制风险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政信金融必须在政府预算、政府投资、政府债务、货币和信贷政策、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等法律政策框架内依法开展相关业务。为了防范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政信金融需要合理的风控模型和风控策略。政信金融从业人员应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接受相应行业的法律监管和行为准则要求,随着行业发展实现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