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类项目主要是地方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间战线比较长,很多项目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完成之后投入使用或者招商才能产生收益。巨额的前期投入以及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不同的资金量,这就会产生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大,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少。
前面说过,银行的资金虽然便宜,但是期限一般比较长,那么在需要资金量较少的阶段中,就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这其实会更加提高资金的成本。
所以,一般政信类项目是各种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渠道的资金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合部分中短期的信托类资金,然后再用短期定融高成本资金拿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周转。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政信类项目,定融更多的是作为融资手段的有效补充,整体融资成本会严格的控制。
并非是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就一定好,造成资金空闲是最大问题,短期高成本资金多用于应急资金,实际这种资金对比长期资金的成本相差并不是太大,所以关乎政信项目还是比其他类项目更加可靠的!
而且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平台还会要求项目的摘牌方贴息。了解清楚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政信投资产品的风险差异。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需要结合地方经济、融资方实力、担保措施等多项情况,再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以及资金规划、目标收益等做好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