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分红与除息

1.如何理解分红与除息

按照发生时间先后,分红有三个重要日期:

股权登记日:系统自动统计并确认有多少人有资格获得分红。

除息除权日:将分红的价值,从股票价格和每股净资产中扣除。

股利到账日:将分红转入你的账户,视分红的具体内容,分为“现金到账日”、“股票到账日”。

容易理解,重点讲讲,我们用苹果树来做个类比。

假设有一棵苹果树,这棵树当作木材来看价值200元,今年结了100个苹果,每个售价是1元,且不愁销路,苹果树+苹果总的账面价值是300元。假设100个苹果作为分红都被股东摘走了,摘走的那个时间点,这棵苹果树本身的价值自然会相应减少,那么这棵苹果树的账面价值就是300-100=200元。

这就是股票分红之后,股价价格会除息的抽象理解。

股票分红,是现金或资产从公司账户向股东账户的转移,对应的是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的相应减少。

公司原有市值-分红掉的资产=分红之后的公司市值,反应在股票上:每股净资产中扣除相应的分红价值,每股净资产减少了;股价上,分红前的股价-每股对应的分红价值=分红后的股价,这个过程就是“除息”。

有人认为,分红之后除息,相当于左兜放右兜,分红没有意义。

如果静态来看,分红不过是财富的再分配,考虑持有一年之内卖出还要缴纳红利税,「公司+股东」总体来看是亏的。

但如果动态来看,对于苹果树来说,分红的来源是苹果树过去一年从无到有生长出的100个苹果;对于公司,分红的来源是过去一年公司上下辛苦工作赚得的利润(自由现金流)。从这个连续的视角来看,「公司+股东」总体来看是赚的,整个分红过程是创造利润之后,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过程。

上市公司相当于每年都会结很多苹果的苹果树,果树本身没太高的价值,只能用于劈柴生火,我们买苹果树,买的是它的结果能力。第一年结出的苹果被摘走后,第二年还会再结出新的苹果,如此往复,若干年后苹果累计带来的财富将远远超过当初付出的价格。

一次一次从左口袋向外掏,右口袋越来越鼓,但左口袋并没有瘪下去。

2.对分红的主要争议在于股价是否除息

对分红的主要争议在于股价是否应该除息,A股和港股分红之后股价是除息的,但美股不是。

美股的分红也有除权日,但只是在每股净资产中扣除相应的分红价值,而不会在股票价格上进行强制扣除。

静态来看,股东的资产=股东持有的股票市值+获得的分红。

由于美股分红之后股票在价格上没有被扣除,所以分红之后股东持有股票的静态市值是没有变化的,而红利到账后股东的现金增加了,所以最终的静态总资产就发生的实质性的增加,增加的就是获得的分红。

美国股市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不扣除,也就是“一次分红、一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不会减少。至于分红后,股价是涨是跌,股票价值减少后应该给予一个什么样的新价格,由市场本身的参与者自主决定。

A股(包括港股)的分红除息,每股净资产扣除一次、股票价格再扣除一次,“一次分红、两次扣除”。投资者拿到了现金,股票静态市值同等减少,两者相抵。如果持有不足一年还要额外缴税,导致投资者虽然参与了分红,最后却没有真实的拿到“增量”。

相比之下,美国股市的处理逻辑上更合理。

我们可以将分红造成的净资产减少,看作是非经营性净资产减少,如果说分红带来的净资产减少一定要在股价上扣除,就有个逻辑悖论:那为什么非经营性净资产增加(比如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不强制增加股价呢?很明显这在逻辑上是不通的。

我国资本市场分红除息方式的依据,是出自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2020年版)第四章第三节的规定:

我国分红除息制度的设计初衷,在于分红后企业部分净资产流向登记股东,企业的账面资产减少了,考虑到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不具有识别企业价值的能力,证券交易所强制要求分红之后的股票进行除息,是一种对A股投资者的保护。

A股的这种下调股价的除息方法有其合理性,虽然不合逻辑,但合国情。而且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市场会自动调节。

举个除息制度下一种极端情况的例子。

对于低pe、低pb的公司,其市值可能低于其净资产,假设公司市值是10亿,账面净资产20亿,分红10亿,分红完毕岂不是公司市值是归零?

实际上不会,市场会自我调节,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这不可能发生。

2015年12月17日晚,香港上市的渝太地产(00075.HK)宣布分配特别股息,每股分红3.8港币,12月17日其每股股价收盘价为3.1港币,如果股价没有反应,意味着分红之后整个上市公司相当于白送。但实际上,公告发布后第二天股价应声大涨,一度达到6.3港币,收盘于5.95港币,当日上涨91.94%。

3.分红对投资者的意义

其实,分红除息只会给短期投资者带来损失,对长期投资者而言没什么不利影响。

对于在股权登记日持有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持有股票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分红后卖出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持有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需要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超过一年,分红免缴个人所得税。

对于短期投资者,分红是个负和游戏,静态来看弊大于利。

对于长期投资者,是没有税收方面的亏损的,企业的内在价值只取决于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除息带来的价格降低,增厚了分红再买入的长期投资收益(相比没有股价除息的美股而言

回到文章开头的第二个问题:分红之后公司对应的净资产减少了,除息之后的股票需要调整买点吗?笔者认为如果是符合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可持续、 维持现有盈利能力不需要太多资本投入 )的优质企业,不需要调整。

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一书中,对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871—2012年的数据做过回溯研究,发现其实际收益率为6.48%,其中分红及其再投入带来的收益率是4.4%,企业经营带来的收益率为1.99%,股息及其再投入是股东收益的最重要来源。

在西格尔教授的另一本书《投资者的未来》中,他将股息再投资看作是熊市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

他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股息帮助投资者的方式有两种:

1、通过将获得的股息再投资,投资者可以积累更多的股份,在市场下跌时投资者能够买到更多的股份,分红再投资是“熊市保护伞”。

2、当市场恢复时,这些额外股份能够大幅提高未来收益率,所以一旦股价上涨,分红再投资就成了“收益加速器”。

西格尔教授以新泽西标准石油和IBM为例做了说明。

从1950至2003年,新泽西标准石油的股票价格涨了120倍,而IBM公司的股价涨了300倍,直观地看,投资后者的收益水平应该显然高于前者。

但实际上,新泽西标准石油的投资者每年可以获得14.42%的复合收益率,高于IBM的13.83%。

在复利效应的影响下,53年来投资IBM的总收益比新泽西标准石油少了约24%。

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新泽西标准石油的股息率更高,通过股息再投资可以积累的股票数量是最初的15倍,而IBM因为股息率更低,投资者只能拥有最初购买的3倍股票。

当然,分红再投资获得良好收益是有前提的。

第一是投资者能长期持有并复投,如果只是持有几年或几个月,或者股息拿走另作他用,那么这个复利的过程就被打断了。

第二是公司必须存续期足够长,稳定性、确定性足够高,否则如果有一天被竞争对手打败,或者大幅度亏损甚至倒闭,再谈分红再投资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4.分红对于企业的意义

分红对企业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

公司回报股东的唯二方式就是分红和提升企业内在价值。

最理想的公司是能把利润继续投入到能创造超过平均回报率的领域,分红是其次的选择。当持有的现金多于生产经营需要,又不能有效利用,好公司自然会分红的,不然就不算很好的公司。有些公司抱着现金不放又不合理使用,实际上是伤害股东利益。

除了正常的分红之外,一些公司的分红率很高,甚至超过100%,也就是分红超过盈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总结一下,大概有三种情况。

a.第一种情况是为了“秀肌肉”。

有些企业有明显的周期性,如石油、煤炭、港口等企业,在周期顶部大赚特赚,在周期底部利润很少时,为了证明经营依然稳健,公司会维持一定的分红总额,甚至超过当年净利润。

比如中石油就有这种情况。由于较低的油价和天然气价格,中石油2016年比2015年净利润下降了近80%。但是中石油为了维持稳健经营的企业形象,在2016年动用了往年留存的未分配利润进行分红,从而分红率达到了137.43%。到2018年,油价上行,公司利润有所改善,分红率就回落了。

还有些企业,因为某种原因股价被严重打压,为了证明公司真实价值不止于此,管理层选择将部分资产以分红的形式送给股东。在市场信心低迷、股价严重低估的时候,管理层这种行为,既是一种对股东的回馈行为,也是向市场秀肌肉的表态。如腾讯在过去两年里分掉了4.6亿股、市值1100多亿元的京东股票,和9.58亿股、市值1500多亿元的美团股票。

b.第二种情况是公司一直没怎么分红,有累积的未分配利润,因为某种原因一次性给分了。

微软2004年的一次性大分红,是商业史上最大的一次分红。和很多互联网new money不同,微软是已经很有历史沉淀的old money。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桌面软件几十年来都是大部分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这些产品让微软积累了大量未分配利润。

微软1986年就上市了,直到2003年才第一次宣布每股只有8美分的分红。到2004年,微软宣布一次性大分红,将在当年一次性向股东支付每股3美元的特别股利,总计320亿美元;未来4年,微软在2003年的基础上将股息提高一倍,总计发放140亿美元的现金股利;未来4年,累积回购300亿美元的股票。

c.第三种情况是大股东可能需要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的方式把钱给股东,有些公司大股东占比非常大,可以分到大部分钱。

比如华宝股份,2019年3月12日华宝股份公布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40元现金股利,共计派送现金约24.64亿元。

这家公司2018年净利润不到12亿元,分红率达到200%以上,而且讽刺的是在此半年前华宝股份刚刚募资了6.5亿元。

华宝股份为什么要在有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大手笔分红,原因就在于控股股东持有华宝股份总股本的81%,公司此次派送的24.64亿元现金,有20亿元都将分派给控股股东,实际上帮助

阅读 2251